海淘的興起,對海外產(chǎn)品的追求,背后隱藏著消費者對國家標準的不信任,那中國標準到底與國際標準相差大嗎?
中國標準到底如何?
80%——我國各行業(yè)采納國際標準比基本超過80%。國際標準化制定的目的是實現(xiàn)貿(mào)易自由打破貿(mào)易壁壘,目前,我國在照明電器、家用電器、家具、紡織品、服裝、鞋類產(chǎn)品、玩具、洗滌用品、紙質品等主要消費品行業(yè)轉化率均已超過80%,而且有些行業(yè)甚至更高。
79%——在安全技術方面與國際指標的一致程度可以達到79%。2014年國家標準委啟動了消費品安全國內外標準比對行動,在率先選取的批次進行比較的12個行業(yè)3816項指標中,有3000項左右技術指標能夠與國際技術法規(guī)和標準要求保持一致性,比重為79%。
?國家標準委相關負責人說:“對比結果顯示,與國外相比,我國消費品安全標準走總體水平并不算低。”在液態(tài)加熱器的防電墻要求、紙質品的相關衛(wèi)生指標、豆?jié){機、電壓力鍋等的安全要求等方面,我國標準相對于國際標準算是嚴格。
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程度越來越深,且具有實質性作用。
目前主要在紡織品、服裝、家用電器、煙花爆竹、制鞋、鐘表等領域,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、國際電工委員會兩大國際組織下屬10個技術機構的主席、副主席或秘書處、聯(lián)合秘書處工作。甚至在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新興技術領域、玩具等重點安全領域,中國也在率先推進相關國際標準的研制工作。
主要的差距在化學安全領域。
我國與國外標準的差距主要體現(xiàn)在化學安全方面,且落后較多,這正是很多消費者所擔憂的問題,很多兒童用品的化工材料,如若不當,會影響兒童健康。在化工方面的標準問題,也是我國標準需要迎頭趕上并提升的重要領域。
來源丨人民日報?